一、车间除臭的必要性
在许多工业生产环境中(如食品加工、制药、化工、喷涂、污水处理、养殖、橡胶塑料、垃圾处理等),常常会产生各种异味、恶臭气体,这些气味不仅影响员工健康与工作环境,还可能造成:
员工不适、投诉,影响生产效率与健康;
周边居民投诉,引发环保纠纷;
不符合环保法规(如《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》GB 14554-93),面临处罚;
产品形象受损,影响品牌与市场。
因此,
科学有效地解决车间除臭问题,是现代工业环境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。

二、车间臭气的主要来源与成分
不同车间的臭气来源和成分差异较大,常见的恶臭物质包括:
✅ 这些恶臭物质大多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(VOCs)或无机气体(如 H₂S、NH₃),具有刺激性强、阈值低、易扩散等特点。
车间除臭技术可根据处理方式、作用原理、应用场景等分为以下几大类:
一)物理除臭法
1. 通风换气 / 强制排风
原理:通过加大车间通风,将臭气稀释并排出。
优点:简单、低成本,适用于轻度异味。
缺点:无法真正去除臭气,仅是扩散;室外排放可能造成二次污染或投诉。
适用:开放式车间、辅助手段。
二)化学除臭法
利用化学反应中和或氧化恶臭物质,将其转化为无臭或低臭物质。
常见方式:
酸碱中和:如用碱液(NaOH)吸收酸性气体(如 H₂S、HCl);
氧化法:如用次氯酸钠、臭氧、过氧化氢等氧化硫化氢、氨等;
喷雾化学试剂:如喷雾酸/碱/氧化剂溶液,与气体反应。
✅ 适用:高浓度、特定成分的恶臭气体(如 H₂S、NH₃)。
⚠️ 缺点:可能产生二次污染,需控制药剂用量与安全。
三)生物除臭法(生物滤池除臭 / 生物滴滤)
利用微生物降解恶臭物质,是经济的处理方式之一。
原理:
臭气通过湿润的生物填料层(如活性炭、陶粒、树皮、生物膜);
恶臭物质被微生物吸附、吸收并分解为 CO₂、H₂O 和无害物质。
常见形式:
生物滤池:臭气通过填充滤料的生物床层;
生物滴滤塔:液体循环喷淋,提供营养与湿润环境;
生物洗涤塔:结合吸收与生物降解。
✅ 优点:运行成本低、无二次污染、适合连续运行;
✅ 适合:中低浓度、大风量、有机与无机混合臭气;
⚠️ 注意:启动周期长,对温度、湿度、pH等运行条件有一定要求。
四)物理化学吸附法
利用具有高比表面积与吸附能力的材料,将恶臭分子吸附固定。
常见吸附材料:
活性炭:对VOCs、硫醇、芳香烃等吸附能力强;
分子筛:对特定分子(如氨、硫化氢)有选择性;
硅胶、氧化铝:辅助吸附剂。
应用方式:
吸附塔 / 吸附箱:臭气通过吸附介质床层;
转轮吸附(如沸石转轮):适合VOCs与部分臭气浓缩后再处理。
✅ 优点:处理效率高,适合中低风量;
⚠️ 缺点:吸附材料易饱和,需定期更换或再生;运行成本可能较高。
五)高级氧化技术(AOPs)
利用强氧化剂或能量(光、电、催化剂)将恶臭物质氧化分解。
常见技术:
臭氧氧化(O₃):氧化硫化氢、VOCs等;
UV光催化氧化:UV+催化剂(如TiO₂)分解有机物;
等离子体 / 电晕氧化:高能电子分解臭气分子;
臭氧+UV+催化剂组合工艺:协同增效,处理难降解臭气。
✅ 适合:成分复杂、难处理的恶臭与VOCs混合气体;
⚠️ 注意:设备投资较高,需优化反应参数。
六)组合工艺(“预处理+核心处理+后处理”)
在实际工程中,为应对复杂、高浓度、多组分臭气,常采用“组合式除臭技术”,例如:
化学洗涤 + 生物滤池
活性炭吸附 + 催化燃烧(或RTO)
生物除臭 + 活性炭吸附
UV光催化 + 活性炭
喷雾除臭 + 通风系统
✅ 组合工艺可发挥各自优势,提高整体除臭效率与稳定性,适应不同工况。
五、车间除臭系统设计的关键要素
臭气来源与成分分析(必须进行采样检测);
臭气风量与浓度(决定设备规模与工艺选择);
排放标准与环保要求(如 GB 14554、地方环保法规);
处理工艺的可靠性与经济性(运行成本、维护难度);
系统布局与安装方式(集中式 or 就地处理);
安全与防爆设计(如涉及VOCs、可燃气体);
智能控制与监测(如风机联动、浓度在线监测)。
✅ 推荐策略:
先检测,后治理 —— 根据臭气成分、浓度、风量,选择“1种或多种技术组合”的定制化除臭方案,并注重运行维护与环保合规。